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_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
在各领域中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,论文一般由题名、作者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。那么,怎么去写论文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1
[1]汪向乐,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[J],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1993「增刊」:31-36.
简单早安的暖心句子
[2]徐兰清,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[J],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1998,12「2」:112-113.
[3]李心天主编.医学心理学.第1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3;5.
[4]徐斌,吴爱勤.护理心理学.北京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9.7.166-167.
[5]杨雪花.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.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,2000,17「2」:66.
[6]吴清平.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.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,1997,14「3」:104.
[7]符霞叶瑞繁,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.南方护理学报,2002,9「4」:51.
[8]陈妙研,王海燕,祝一虹.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.医学与社会杂志,2003,16「3」:43.
[9]曹枫林,历萍,高庆岭等,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.护理学杂志,2003,18「2」:83.
[10]徐华芬,沈晓红,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.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,2003,4,「2」:7.
[11]赵国军,姜凌雪,赵红莲.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.承德医学院学报,2001,18「2」:138.
2
[1]李伯黍主编:《教育心理学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8年版.
[2]王道俊主编:《教育学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6版.
[3]张世富主编:《心理学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8版.
[4]云南教育委员会编:《现代教育理论》,云南教育出版社,2003年版.
[5]丁志强主编:《教育管理心理学》,辽宁大学出版社,2001年.
3
[1]狄晗.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[J].教育教学论坛.2014「04」.
[2]李祺,刘莹.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[J].科技信息.2013「18」.
[3]王金祥.医学院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[J].新乡医学院学报.2011「05」.
[4]杨鹏.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浅析及应对方法[J].中外医学研究.2011「23」.
[5]蒋彩凤,姚明荣,施斌,姚定康,谢渭芬.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[J].西北医学教育.2009「02」.
[6]程晓娟,唐绍洪.论勤工助学对推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[J].广西质量监督导报.2007「05」.
[7]马金耀,崔开艳,王D.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及个体因素研究[J].中国健康教育.2007「06」.
[8]肖F婵.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:中美比较研究[D].华东师范大学2005.
[9]张静.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[D].吉林大学2009.
[10]赵鑫.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[D].华东师范大学2007.
[11]颜意娜.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[J].浙江体育科学.2006「06」.
[12]马志青,李晓斌,刘丽宁,任建宇.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关怀[J].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.2009「01」.
4
[1]吴清兰.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[J].南方论刊,2008「12」.
[2]陈灵泉,王迅,成宏涛.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[J].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,2008「04」.
[3]温永慧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.现状探析[J].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,2007「02」.
[4]代东航.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[J].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10「05」.
[5]李巧巧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[J].高教探索,2015「2」.
[6]吴继红.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[J].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11「6」.
[7]冯亚莉,石丹妮.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途径[J].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,2013「4」.
[8]丁燕.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[J].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,2007,「127」:65-69.
[9]黄海.思想政治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[D].西南政法大学,2011.
[10]许素梅.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[J].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,2011「03」.
[12]任祥华,张丽华.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[J].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,2011「01」.
[13]杨稣,武成莉.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[J]理论导刊,2011「3」.
[14]孙雄辉.从“消极”走向“积极”――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[J].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,2010「4」.
[15]涂明华,杨耀防,姚果原等.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[J].西北医学教育,2008.
[16]梁忆非,杨国宏,王静.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.中国卫生事业管理,2008.
5
[1]邓琼飞.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--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[J].中外企业家,2014「17」:192.
[2]伍佳慧,李松柏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[J].青年与社会,2014「02」:52-53.
[3]佟丞,高玉峰.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[J].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,2015「02」:124-126.
[4]甄璟韬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[J].山海经,2016「02」:141-142.
[5]余海蔚.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[J].文教资料,2015「02」:126-127.
[6]卢义,马荣,宗宸.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[J].亚太教育,2016「12」:209-210
[7]赵景会,李明秀,高鹏宇.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[J].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2008,26「3」:110-111.
[8]岳洁云.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[J].东方教育,2015「12」.
[9]何一澜.浅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[J].教育教学论坛,2013「20」:136-138
[10]张兵,谢德光,谢玉兰等.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[J].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,2014,26「1」:28-32.
[11]郝健强.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[J].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16「6」.
[12]陆亚玲,唐开鹏.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扶对策[J].扬州教育学院学报,2016,34「1」:59-62.
[13]张小丽.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[J].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「下旬」,2015,31「7」:120-121.
[14]万文倩,刘慧妍.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[J].临床心身疾病杂志,2012,18「1」:58-61.
[15]赵云龙.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[J].社会心理科学,2009「4」.
[16]易善武.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[J]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,2012「1」:63-65.
[17]彭聃龄.普通心理学[M]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
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6
[1] 李伯黍主编:《教育心 理学 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8年版
[2] 王道俊主编:《教育学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6版
[3] 张世富主编:《心理学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,1988版
[4]云南教育委员会编:《现代教育 理论 》,云南教育出版社,2003年版
[5]丁志强主编:《教育管理心理学》,辽宁大学出版社,2001年
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7
[1]彭聃龄.普通心理学[M].北师大出版社.
[2]方富熹,方格.儿童发展心理学[M].人民教育出版社.
[3]郑雪.人格心理学[M].暨南大学出版社.
[4]莫雷.教育心理学[M].教育科学出版社.
[5]徐光新.学校心理学[M].华东师大出版社.
[6]郑希付.健康心理学[M].华东师大出版社.
[7]钱铭怡.变态心理学[M].北京大学出版社.
[8]伍新春,胡佩诚.行为矫正[M].高等教育出版社.
[9]李祚,张开荆.心理危机干预[M].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.
[10]郭秀艳.基础实验心理学[M].高教出版社.
[11]朱永新.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[M].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.
[12]张保平.犯罪心理学(第五版)[M].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.
[13]樊富珉.团体心理辅导[M].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.
[14]时蓉华.现代社会心理学[M].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.
[15]冯江平.青年心理学导论[M].高等教育出版社.
[16]黄希庭.心理学与人生[M].暨南大学出版社.
[17]尾形佳晃.三分钟爱上心理学[M].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likun.com/lingyishijian/11181.html